【 你是在討論問題,還是在鑽牛角尖? 】
其實我自己也常常遇到這個問題。尤其在刑法這塊,因為自己比較興趣,加上投入較多的研究,總會覺得把問題刨得很深,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批判形式,才是研究的王道,所以問題討論到最後,感覺很像在跟人吵架。
是的,如果從事研究,在眾多看似不起眼的小小努力下,累積起來也能更往真理靠近一點。只不過,如果你要準備「考試」,思考深入些固然很好,但不要讓自己陷入死胡同,覺得「我講得才是對的」、「我一定要說服你」,這樣到最後只會吵架,陷入情緒的糾結裡。一個問題本來就有不同的切入角度,就算殊途同歸,但經歷的思路不同,路上看到的風景自然也不一樣。任何見解都盡量尊重,至於贊不贊成,每個人自有心證。
以司律二試來說,測驗內容不外乎是「實務」與「學說」見解,然後在此基礎上發表你的個人意見。說真的,你的個人意見要不要採取多數說,或是有沒有說服改題者,我覺得一點都不重要,因為每個人都有定見,評分重點不是排除「非我族類」之人,而是看你有沒有正確理解實務和學說見解。不管你選哪邊站,只要能自圓其說,也就是「附理由」,告訴改題者「你為什麼這樣寫」,我覺得個人意見就算過關。
個人意見的生成,其實透過平時的問題討論來練習,可以逐漸形塑對於問題的深入看法,蠻不錯的。只是平時在討論時,盡量保持中性、理性。有沒有說服別人並不重要,能說服自己就好。
周易老師
2021.7.18